“两弹一星”元勋 郭永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两弹一星”元勋 郭永怀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简介

发布日期:2019-06-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 字号:[ ]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荣成博物馆一层,这里是郭永怀同志的故乡。



郭永怀(1909.4.4—1968.12.5),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早年留学海外,致力于声障研究,创立PLK方法。他以赤子之心报国,1956年突破阻力回国,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是唯一一位在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中均作出重要贡献,且以身殉国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6年5月,荣成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建设,10月16日正式开馆,在展馆东南侧还建有郭永怀纪念广场,立有高达8米的郭永怀全身铜雕。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4个视频记录展示了郭永怀同志的人生历程和科学成就。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

 

陈列馆占地5.6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上方正中位置的馆名是由荣成籍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同志题写。在左右两侧的墙壁上镌刻着两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这两句话出自中科大创作的纪念郭永怀同志的音乐剧——《爱在天际》当中,曾获得中组部《党员教育优秀影视作品》特别奖。

 

序厅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圆弧形的序厅。顶棚设计为蓝色浩瀚星空,寓意郭永怀心系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立志科技报国。正中为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前方两侧立有绿色柱子,上为一副嵌名对联。对联取自四川绵阳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上联为“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下联为“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在后面两侧是展示了郭永怀同志一生历程的浮雕背景墙。东西两侧设有服务中心和题词、留言设施。

 

展厅

 

陈列馆共设有9个展厅,分为“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扬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越”“家国情怀 大师风范”“以身许国 壮烈牺牲”“怀瑾佩玉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李佩先生展”8个部分,通过对郭永怀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细致描写,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他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221基地半掩体复原场景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1:1模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


 

陈列馆还设有“青海221基地半掩体”复原场景、爆轰模拟场景等特效展厅,陈列了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1:1模型,“东方红一号”卫星1:1模型,我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JF12激波风洞模型等展品。以人物时间线为主,将照片、展品、讲解充分结合,运用声光电影,讲述了郭永怀夫妇的感人事迹。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授予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中国核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等20余个单位的党员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中国两弹城、钱学森图书馆、西南联大博物馆、浙江绿郡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结为友好合作馆。2016年10月16日开馆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学校师生等4000多个团体批次、25万多人次参观。

 

为更好地弘扬永怀精神,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成立了郭永怀事迹宣讲团,赴国家机关、省内外高校、各地基层党组织开展宣讲活动300多场次。2017年11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4月4日,是郭永怀诞辰110周年,在郭永怀的家乡,荣成市和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郭永怀学生和原工作单位的代表共同举行了系列纪念缅怀活动,表达对郭永怀的思念之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