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娘是谁的娘? |
||||
|
||||
父母退休后,一直住在乳山,不愿意待在济南。这里无论医疗条件和生活便利程度都远远不及济南,也没有老同事、老朋友推杯换盏、迎来送往。在我看来,二老在这里还是有些寂寞孤单的,劝他们做候鸟式老人,每年回济南小住几个月,也好让我们当儿女的尽尽孝心。他们却执意不肯,他们说,老家的人好,亲,质朴,实在。 今天在乳山田家村参观学习乳娘事迹,给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来乳山了。妈说,回家一趟吧。我说,有纪律要求,不能离队单独活动。妈说,儿啊,好好学习呀,你们这代人太缺乏爱国教育和革命情感教育了。你要是缺啥,我让你爸给你送过去。言语中透出遗憾和不舍,但是她为我能跟着中青班接受革命再教育这件事情深感欣慰。 乳山市得名于境内有两座形似女性乳房的山峰,一座叫大乳山,一座叫小乳山。至少过去我是这么认为的。今天参观聆听了乳娘事迹,我才突然感到,因为乳娘们的存在,乳山这个地名才有了灵魂和温度,乳山,是千百位乳娘的精魂化成的山,乳房形状的山峰,是她们永恒不倒的丰碑! 小时候在胶东老家生活了好几年,我知道胶东人是怎样的热情而又内敛,赤诚而又含蓄,他们待人处事,的确就像我爸妈说得一样,亲、质朴、实在。老家人的脾气秉性我深有体会,因而我就特别能够想象和体会胶东乳娘那人间最最质朴又最最伟大的情感。 乳娘中有一位叫李青芝,看了这个名字格外亲切,因为我小姑姑叫杨青芝,同名不同姓。我小姑姑是典型的胶东妇女——特别勤俭、特别持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她平时风风火火、大大咧咧,但是对人感情极为真诚。小姑姑视我如亲生,父母不在身边,她对我比亲儿子还亲。记得小时候,每次跟小姑姑分离,我都哭得死去活来,就跟生离死别似的,真的是板着手指头一根一根从门框上拉开的。看到胶东乳娘,我就想起了我小姑姑……她是千千万万普通胶东妇女的一员。恍惚中我在想,如果当年不是李青芝而是杨青芝,我的姑姑会那样做吗?如果那时候我是杨青芝的儿子,她会把我扔在山洞里,扔在草窠里,抱着革命者的儿女弃我而去吗? 我想,一定会的! 我会恨她吗? 我想,一定不会的。 我会一直铭记那个怀抱别人儿女远去的背影。 我会用一生去理解她那样做的原因…… 此时此刻,坐在返程的大巴上,一个问题在脑海中回荡:乳娘,究竟是谁的娘?自己的儿女,丢在一旁,别人的儿女放在心上。哪个母亲不疼儿,哪个亲娘狠心肠?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乳娘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朴素的信仰,她们相信子弟兵,相信共产党!她们相信,共产党人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是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她们,不能亲自上战场,她们就用自己的乳汁做给养,用它把子弟兵的后代来哺育。乳娘精神是正直、憨厚、淳朴、善良——一腔热血支援革命,一丝生机留给乳儿,一生付出不求回报!是的,不求回报,但是我们不能不报! 广大胶东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怀着对党无限的忠诚与信任,把满腔热情乃至自己和亲人的生命都倾注到共产党带领整个民族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事业中,无怨无悔! 我们要报答,这报答,不仅是对乳娘,更是对以乳娘为代表的伟大人民的敬仰。 乳娘精神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来的地方,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之源,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我们要报答娘,就是要报答人民群众,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儿行千里忘不了娘!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迈向强起来的征程中,我们更加不能忘了娘! 乳娘,是娘,是共产党人的娘,是中华民族的娘,是历经五千年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栉风沐雨,苦难屈辱依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娘! 作者:杨哲,现任山东财经大学就业指导处处长。祖籍山东烟台牟平,生于1973年8月29日,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作者籍贯是胶东革命老区,对老区人民充满了深厚而朴素的情感。乳山与作者家乡牟平紧邻,历史上曾经同属一个县,风土人情几乎完全一样。根据组织安排,作者参加了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山东高校第四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因此有缘到乳山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胶东乳娘事迹展览。这些普通胶东妇女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作者禁不住回忆起了儿时在胶东老家生活的经历,特别是胶东妇女坚韧的品质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参观过程中,作者从头至尾泪流满面,几度失声。在参观完毕回住宿地的大巴车上,作者奋笔疾书,写下了初稿《乳娘是谁的娘?》。初稿是散文体,后经几度修改琢磨,成为现在的作品散文诗《乳娘,你是谁的娘》。创作过程中,作者参考和引用了乳娘事迹展中的一些真人真事和描述文字,青岛科技大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何燕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朱长磊教授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作品由乳娘们舍生忘死保护革命战士子女的英雄事迹,升华到了思考和探寻共产党的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思想高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