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之家
我的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解员之家 >> 我的心声
赓续前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刘公岛教学区 徐淑钰)

发布日期:2022-12-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规划指导科 字号:[ ]

作为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我是幸运且感恩的。感恩于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获得了太多的新知、本领和锤炼。感恩于基地精心组织的每一次讲解员培训,都是凝练思想和升华精神宝贵的机会。感恩于我们要实现从讲解员到现场教员再到讲师的蜕变,由讲解到讲解事业的职业规划。今年的培训让我再次回归到这份工作的原点,重新思考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回望这一年的讲解历程,对这份工作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继往开来,该如何沿着正确的轨迹把握面向未来的讲解事业。

一、学用相长,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常讲常学才能润初心,常学常新才能固根基。每逢重大历史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将报告精神融入到讲解词中。可随着时代发展,对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所追求的“融合”,不是将报告中的某些契合的相关文字简单地复述给观众,而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讲解员深耕讲解内功,让讲解内容与新时代发展更加契合,讲出历史的新时代内涵和新时代价值。杨禹老师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解读,从十个“立足”出发、从十个“一”入手,三万两千字的报告,既横向透彻分析报告的落脚点,又有历史纵深,回顾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提纲挈领,又细致入微,解答了到底怎样才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讲解中落地生根。“字斟句酌”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间逻辑,才能真正成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践行者。

二、守正创新,推动讲解转型

讲解工作总是充满无限挑战性和可能性。从我们最初追求的规范性讲解到个性化讲解,从讲故事到讲理论,从专业型到专家型讲解,保持激情的同时,孜孜不倦的树立新目标,不断寻找讲解的源头活水。目前,我们面临着从讲解员到现场教员的转变,把握教学点的内容,凝练出教学小结。在撰稿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框架打好之后,选哪些内容、举哪些例子来充实,也着实让我感觉到历史的深度、厚度在于日常积累不在朝夕。讲解员的转型和核心发展靠的是内升动力。徐杰教授在《讲好故事 开好课题》中提到如何讲好一堂课,深度调研和文献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会看史料的本领,拓宽历史视野和思维,这样就不会在有限的资料中重复筛选。尤其在接触原始的一手资料时要形成思考和研究性习惯,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融会贯通,合理准确的运用到稿件中。另外,课程的开发一定是有现实意义、吸引人、落地的。这样既能回到书房,又能落到田野,经过自己调研和实践讲出来的课程才能实现“人课一体”。

三、内宣+外宣,把故事讲出去

王肖杰校长在《讲解员的成长之道》课程中讲到,讲解员是与人的灵魂打交道的工作者。我追求的思想境界是讲解员同讲述的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同现场的学员一起“感同身受”。在讲解中,我随时探索着面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学员如何把自己沉浸进去,才能出来“讲解味”。卜晨光教授讲用学员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的语言,因人施讲,因物施讲,才符合语言传播的规律,更是党性宣讲的魅力。面向未来的讲解事业,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语境,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全媒体传播、数字化呈现、艺术化再现,推出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党课,让党性教育深入人心、春风化雨。走到青少年身边,用他们熟悉的语言、环境,开发特色思政课程,也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场馆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让红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做好内宣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开拓跨地域、跨文化传播的视野,把故事讲出去。甲午战争不仅属于威海,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提高外语传播能力,以敏锐的政治意识,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向世界讲好威海的故事,民族复兴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日新为道,与时偕行。对讲解员来说,对历史最好的致敬,莫过于以历史传播者的姿态走进历史中,讲出新的历史自信。在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征程上,我将继续坚守宣教一线,扎根讲解阵地,担当岗位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知重负重再出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