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红色故事
【红色胶东之英雄儿女】战斗英雄任常伦

发布日期:2022-06-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干部学院(筹) 字号:[ ]

在2015年的九三阅兵式上,10个英模部队方队依次走过天安门广场,徒步方队中第十个出场的“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的前方,七面鲜红的功勋荣誉旗引人注目,其中一面是以龙口抗日先烈任常伦命名的“任常伦连”。

任常伦出生在山东黄县(今龙口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许世友将军的得力干将,也是一百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胶东半岛,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任常伦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纵队第五旅的一名战士。胶东抗战艰苦卓绝,从1940年到1944年,任常伦一共参加了120多场战斗,每一次他都像猛虎一样冲在最前面,不仅屡次完成攻城拔寨的任务,还三次从枪林弹雨中救出战友,一百多场战斗,任常伦缴获的武器足够武装一个排。由于任常伦作战勇猛,1944年7月,他作为代表出席了山东军区首届战斗英模代表大会,并获得了一等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会上,记者多次提出要访问他,给他登报,他总是笑着说:“我没有什么,还是多写写别人吧,想起党,想起咱穷人受的苦,就什么都豁出去了”。在开会途中,任常伦得知1600多名日伪军从烟台莱阳出发,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敌情紧急,他立刻日夜兼程700里赶回胶东,请求上战场。许世友舍不得他,因为他知道,任常伦已经身负八次伤,肩膀上还留有敌人的子弹。可任常伦也很倔,坚决请求上战场,他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11月17日,部队在海洋长沙堡与日军展开激战,担任副排长的任常伦和全排战士奉命抢占制高点。清晨,任常伦带领13名士兵先一步抢占了小高地。紧接着,几百个鬼子冲上了半山腰,小钢炮和掷弹筒朝着小高地猛烈轰击。高地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战士们将一排排手榴弹甩下去,将机枪对准敌人一阵猛扫,敌人倒了一片又一片。可后面的敌人又紧跟着拥上来。此时,他们的手榴弹只剩下几颗,机枪子弹只有20发,急需补充。这时,上级传来命令,要他们务必守住阵地,等待大部队反击。

守住阵地,谈何容易!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这是13人对几百人的战斗啊!可任常伦对着通讯员说:请转告连长,有九班一个人在,阵地就丢不了!

战斗越来越激烈。很快,手榴弹用完了,子弹也打光了。眼看敌人就要攻入阵地了。猛然间,任常伦大喊一声:没有子弹,用刺刀,人在,阵地在!说完,他端起刺刀率先冲进敌群,一个突刺,捅倒了迎面上来的鬼子,可没等他把刺刀拔出来,又有两个鬼子向他扑来,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军装……

阵地守住了,战斗胜利了!可是任常伦却永远地离开了……那年,他只有23岁。

许世友得知任常伦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这位身经百战的铁血将军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一整天汤水未进。下葬那天,将军将自己的新衣服盖在烈士的遗体上,亲自为他抬棺送行。

当年12月,胶东机关报、大众报用突出的版面报道了这位战士的英雄的事迹,胶东千里传遍着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颂歌。老百姓自发的捐出自己的铜具,像新婚夫妇用的铜盆、铜锁,老人用的铜烟袋锅子。就这样一点一点,为他塑造起一座高两米,重五千斤的铜像。这尊铜像就伫立在英灵山的西侧,他的目光始终守望着自己的家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