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
||||
|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早期革命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诞生以后又是如何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呢?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民族的觉醒。 一、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面觉醒。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整体觉醒。中日甲午战争将中国推向亡国灭种的边缘,民族情绪已经到了不可不发的程度。正如梁启超所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因此我们说,中日甲午战争是民族觉醒的起点。 二、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当中华民族觉醒的时候,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纷纷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甲午战后的20多年中,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以及农民阶级纷纷登上舞台,阐发他们的政治主张,尝试他们的道路选择,可是全都失败了。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连满清政府都推翻了,但依然遭到最终失败,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严重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软弱性和妥协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软弱性和妥协性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老毛病。他们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力不从心,因而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一个新的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自从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以其独特的优势、明确的革命纲领、科学的指导思想、正确的策略,站到了中国革命的最前沿,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会不会一帆风顺呢? 四、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革命并不顺利,1927年大革命失败,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一个信念,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可是,早期共产党人大多数没有认清总道路与具体道路的区别,完全按照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向前推进,所以就爆发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上百次起义,最为著名的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可是这些起义都遭到了失败。 总结失败,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红色政权,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设想,并根据国情,创造性地开始了革命道路理论的建构。经过无数挫折和探索,最终在全党统一确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初成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它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是极其艰难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族觉醒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而民族觉醒的起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得以实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