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威海市和华夏集团从矿山修复 到文旅腾飞的“两山”探索 |
||||
|
||||
【摘要】进入新世纪,威海市委市政府做出关停所有采石厂决策。经过三年努力,到2003年,全市已关停600多家,但威海湾西南角龙山区域26家采石场的44个石窝子,却因补偿费要价太高,始终未停产。直到龙山区域初步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矿权人才停止采矿并不再漫天要价。经与党委政府协商,山东华夏集团提出的“政府出政策、民间出资金、发展文旅业”的修复方案,获得党委政府支持。其后十多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鼓励下,华夏集团累计投资51.6亿元,修复了龙山区域,将其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发展并向厦门、西安等地输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旅产业。目前,华夏文旅年收入2亿元以上,带动周边13个村集体收入年增长14.8%。华夏城景区先后获评“中国生态环保第一城”“中国矿坑修复示范单位”“首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第一关:龙山上的合法采石者 (材料概要)当市里要关停龙山区域的26家采石场的44个石窝子时,补偿要价已经高到财政根本负担不起的地步。龙山这26家采石场,开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分布最密、离市区最近、利税也最高,成为关停最难啃的硬骨头。这看似是一个难解的死结! 【学员研讨问题】 关停龙山区域采石场有哪些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障碍? 第二关:谁来给恶水穷山买单? (材料概要)经过两年的努力,华夏集团补偿了采矿权人,安抚了所有权人,取得了矿坑修复、开发经营权,与市委市政府携手迈过了谁来补偿、谁来修复的第二关,接下来就是怎么修复的第三关。 【学员研讨问题】 威海如何确定修复主体,其创新性何在? 第三关:愚公移来绿水青山 (材料概要)历尽千辛万苦,截至2019年,华夏集团在龙山区域生态修复的总投资已经达到51.6亿元,其中有政府投入的5.35亿元。在夏春亭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资金链断裂的那次,原来给贷款的银行不再给贷款了,资金不能周转企业就要停摆。没有办法,夏春亭又想到了崔曰臣书记,崔书记指示市经信委想法帮忙,最后由一位经信委副主任出面找到中信银行,贷给了2700万,这才使集团渡过了险关。 【学员研讨问题】 请分析华夏集团修复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有何问题如何解决? 第四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概要)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华夏集团生态修复现场,对其投资生态修复变矿坑废墟为绿水青山,又发展文旅产业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周边居民就业致富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称赞夏春亭是“现代的愚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在临走时又嘱托道:“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你们过去做的很好,方兴未艾,希望今后再创佳绩”。 【学员研讨问题】 请分析修复的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